《精进》2.3

社会学家其格蒙特·鲍曼在《流动的时代》中提到,现代社会和过去社会的一个不同点是,过去人们常常因为选择极有限而痛苦;而今,人们可能更苦恼于选择过多(选择困难症来了)。

如何才能选择到最适合自己并确信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呢?作者提到了“精细化思考”的方法。

“精细化思考”:利用适当的工具,对各个选项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进行深入、细致的分析,最后得出结果。

但是天性中的选择性策略是有缺陷的:我们可能只是粗略地审查易得的、显然的选项,一旦找到了合格的选项就停止对其他选项的探寻。

最常用的方法是维度分析法:把选择的对象分为不同的维度,然后针对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。

作者在书中以找工作为例:假设某人现在拿到了四个offer,仔细分析,每一个offer都拥有各自的优缺点,一时难以抉择的情形。

作者提到的维度分析法是这样做的:
第一步:从源头开始梳理,想想自己为何工作,想在工作中得到什么。这个是在重新定义问题(颇有中国特色的反问,重新定义),想想自己究竟在工作中得到什么或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;

第二步:基于第一步,找出工作中的相关特征(自己觉得在工作中可能比较重要的指标),尽可能全面,常见的有:冒险,权威,竞争,创造性和自我表达,弹性时间,助人,收入,独立,影响他人,智性刺激……

第三步:根据重要性自己对每一项进行赋予权重(按因素划分,每项-5-5分),并对每一项进行评分(-5-5分),当然,这一评分标准是建立在自己的价值观上面进行评估的;

第四步:针对权重和评分,进行汇总,按照总分=权重*评分之和;
将每一分工作按照这样的四部曲,来评估,当量化的数据出来以后,自己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了。

这样的方式应该不止是在选择工作中可以用到,在自己有选择困难症的时候,面对选项,列举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的因素,并赋予相同的权重,进行评分(前提是自己对选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,对此,信息的不对称性是问题的瓶颈,但是这个却无法得到迅速的解决),当评分出来的时候,自己想选择的结果,应该也就出来了。